第(3/3)页 膈以上为上焦,即心肺为上焦,脾与胃为中焦,肝、肾、大小肠、膀胱为下焦。 三焦在人体中具有通行元气、水谷和水液的功能,功能的发挥是以一定的形质为基础的。 但此形质并非是一个具体的确定的脏器组织,而是对一些脏器组织及其功能的概括。 因此,三焦是无形之说,形象地说,“三焦”其实就是人体躯干的一个大通道。 经络主要在四肢上走,而且走的是双向两车道;相比而言,三焦就是在人体的躯干上走的是双向八车道。 而提到三焦,就不得不提到三焦同行元气之说了。” 说到此处,陆轩顿了顿,方才继续说道:“ 三焦通行元气之说,首见于《难经》。如《难经·三十一难》说:“三焦者,水谷之道路,气之所终始也。” 《难经·三十八难》亦说:“所以腑有六者,谓三焦也,有原气之别使,主持诸气。”《难经·六十六难》说:“三焦者,原气之别使也,主通行三气,经历五脏六腑。” 什么意思? 这段话无疑说明了三焦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的道路,人体元气是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的。 元气,在中医理念中,属于人体最根本的气,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。元气根于肾,通过三焦别入十二经脉而达于五脏六腑,故称三焦为元气之别使。 因为三焦通行元气于全身,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,亦是气化的场所,故称三焦有主持诸气,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。如果元气虚弱,三焦通道运行不畅或衰退,就会导致全身或某些部位的气虚现象。” 听到这里,季修文眼前一亮,连忙说道:“说到这个,我倒是想到了一些东西,三焦除了通行元气之外,好像还有运行水谷和运行水液之能。” “对,的确如此。”陆轩点点头道。 “《素问》中又不少相关的言论还记得吗?” “《素问》?” 季修文想了想,毫无印象,只能摇摇头,苦笑一声。 陆轩也知道不是谁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,想要记住这么多医书的内容,的确有些为难季修文了,于是笑着解释道:“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称三焦为六腑之一,《素问·五藏别论》称三焦为传化之府,其具有传化水谷的功能。 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说:“三焦……仓廪之本,营之居也,名曰器,能化糟粕,转味而入出者也。” 这句话的意思无疑指出三焦具有对水谷的精微变化为营气,以及传化糟粕的作用。 水谷在人体运行道路及气之所终始,包括食物的消化、精微物质的吸收、糟粕的排泄全部过程,可以用“三焦者,水谷之道路”来概括。 并根据上、中、下三焦所处部位不同,对水谷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,而有上焦主纳,中焦主腐熟,下焦主分别清浊、主出的具体描述。 这是以三焦运行水谷来概括饮食物的消化、吸收及排泄的功能。 至于运行水液,这在《内经》中有多处论述,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说:“三焦者,决渎之官,水道出焉。” 《灵枢·本输》说:“三焦者,中渎之腑,水道出焉,属膀胱,是孤之腑也。”这恰恰正说明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,有疏通水道,运行水液的作用。 人体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,同时也是多个脏腑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。 这一点在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便有提及:“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,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。” 因此,三焦水道的通利与否,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,也必然影响到有关脏腑对水液的输布与排泄。 若是三焦水道不利,则脾、肺、肾等脏腑调节水液的功能将难以实现,引起水液代谢的失常,水液输布与排泄障碍,产生痰饮、水肿等病变。 正如《内经·藏象类》所说:“上焦不治,则水泛高原;中焦不治,则水留中脘;下焦不治,则水乱二便。”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