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上党学宫大部分学生则是大人,先达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效果,不求知晓其中道理,但求熟练运用。 上党的民众要首先选择一项谋生技艺,在学宫深入学习,例如打铁、种地等。 每个人各领一项技艺,投入社会运作,上党借此迅速稳定,且高速发展后。所有人再重回学宫,再去普及其他各方面的基础知识。 例如农民打铁肯定不如铁匠,但至少要知道如何抡锤。 上党的每个人都如同一个不精密仪器上的齿轮,齿轮正确则高速运转,齿轮互换也可以运行,只不过会有些阻滞。 这种独特的社会形态给了始皇帝少许启发,打开了始皇帝的思路。 始皇帝之前一直以来的想法,就是治理国家需要仰仗世家,因为世家子弟识字读书,从小在父辈下耳濡目染,知道如何理政。 若是不依赖世家,就需要建立一个学宫,如齐国稷下学宫,自主培养人才,从中选拔官员。 之所以始皇帝没有选择后者的原因有二。 一、大秦帝国没有人才培养系统的根本原因是法家愚民政策——让读书成为不好风气,军功制成为百姓唯一出头之路。 大秦全民便是既尚武又好控制,方能悍不畏死,战无不胜。 二、建立学宫,培养人才,在大秦是一个从0到1,极其艰难的浩大工程,且这个过程得罪了所有世家。这件事会受到所有贵族的抵制,遇到的阻力将是前所未有,比郡县制还大。 始皇帝其实并不怕这些贵族阳奉阴违,公开反叛。那甚至正中始皇帝下怀,他正好来场大清洗,中央高度集权。 问题是,这些贵族若是集体撂挑子不干,在学宫没有培养出足够士子的十数年,天下将无人治理,民心茫然易受挑唆,必导致各地大乱,很可能会要秦国崩塌。 而见了上党的现状,始皇帝想法大开。 小官小吏或许并不需要过于培养,只要会做事就行。 亭长只需要服从命令,缉拿索道就行了,不必和县令一样要处理政务。 二者分工不同,学习知识的深度何必相同。 这套方式长时间下去其实弊端很多。 例如只习“技”,不知“理”,不讲“德”,最终很可能鱼肉乡里,欺上瞒下,不然彭黾也不会要求上党民众再学习。 但始皇帝只需要填补一个十数年的真空期,属于临时策略。 从上党现状来看,这起码是有可行性的。 始皇帝当日通宵达旦,迫不及待在纸上写下了心得。 始皇帝现在还并不确定要不要开民智,但这并不耽误他记下上党心得的时候很欢喜。 想不想开民智,和能不能开民智,这是完全两个感觉。 始皇帝不希望,等到他想开民智的那一天因为受限于世家贵族而不能开,他不喜欢受制于人的感觉。 “诸子百家的能耐,朕已经都见识过了,好些确实超出朕想象之外,这都是你的功劳。你的想法,朕会认真考虑,目前看来,民意确实是一个治国方向。韩地既然你已经带朕转完,朕有意接下来去赵地,你觉得如何?” 始皇帝很是认真道,他的思想较进入韩地之前有了重大转变,语气便也有了巨大松动。 嬴成蟜拿下脸上的《惠子》,唉声叹气地坐了起来,一脸苦相。 始皇帝见状不由笑骂道: “竖子莫要得寸进尺。 “大秦以法,兵两道得天下,你总不能以小小韩地演示便要朕更国策。 “县城民众,土地,皆差国家不知千里万里。治县之策,放之全国可不一定能行。” 嬴成蟜摆摆手。 “我不是为此事而愁。” 始皇帝摸摸下巴,扬起眉毛。 “那是为荧惑守心?你这竖子不向来对这等天势不屑一顾?朕已召寻过数位阴阳博士,经询之下,皆云与你无关,那徐福果然该死。” 说到此处,始皇帝冷笑一声,眸子中满是锐利之色。 “呵,朕一统天下,结束二百年乱世,天反而有不祥征兆。朕奉天之时其不出,其今以惑乱大秦,当朕会受威胁乎? “朕已下令,要博士署一应阴阳博士请命,上称荧惑守心乃大祥之兆。民间敢有妖言惑众者,尽以叛乱诛之! “天以荧惑守心示天下,云‘大人易政,主去其宫’之兆。朕偏要告知天下,此乃‘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’之兆。 “天上事朕管不得,天下事朕一言可定。天不满,在上忍着还好,下来,朕以秦剑斩之!” 嬴成蟜很是欣慰地点点头。 “天不过是糊弄人心的借口罢了,我这个在祭天台上高声逆天的竖子一直能活到现在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” 始皇帝意味深长地道: “这就是不开民智的好处了。 “不开民智,朕说什么就是什么。开了民智,别的不说,荧惑守心,以致各地反心思动,乱象频出,大秦难治啊。” 嬴成蟜呵呵一笑。 “皇兄思想又被自己限制了。 “民智既然由我们来开,那我们大可以在教育黔首时便告诉他们,荧惑守心不过是寻常现象罢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