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9章 史官秉笔直书,一字不改-《吾弟大秦第一纨绔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太史令,秦官。

    掌编写史书,天文历法。

    太史令这一官职成立于夏朝,其后不管是成汤灭夏建立大商,还是武王灭商建立大周,太史令这一官职都没有任何变动,一直延续了下来。

    及至秦朝,早在大秦还是个诸侯国的时候,就已设立太史令。

    太史令俸禄不高,才六百石,属于九卿之中奉常的下属。

    但这个官职有有着令所有高官艳羡的特殊权柄,别说上司奉常,就是再上一层的左右两相,两相再上一层的相邦也是羡慕不已。

    太史令可以去秦国的所有地域,无论是皇后寝宫,还是社稷宗庙。

    问询任何人,任何事,被问的人都必须说实话,不能说谎,便是王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记史秉笔直书,王权不可侵。

    宦官受命后没有奔出宫,而是深入章台宫,嬴成蟜便皱起眉头。

    这意味着太史令在他到来之前就到了咸阳宫内,听到了他和始皇帝的对话,这不是嬴成蟜想要的。

    要是早知道太史令在此,他今日就不会来。

    果不其然。

    没过多久,宦官便领着身穿黑色长衣,一手拿着竹简,一手拿着墨汁未干毛笔的太史令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太史令名太史达,虽然是个文官,但生的体格魁梧雄健,脸上满是络腮胡,眼睛睁大就是两个铜铃,和牛眼差不多。

    他们这一家族就这个基因,从不上战场的太史一家个个都是武夫相貌,胡子几日不挂就能长满脸。

    秦昭襄王曾经对太史一族下过结论:武人做文事。

    “达要见长安君一面,真是不易。”

    太史达意味深长地道。

    秦朝其他官职历来都有变动,唯有太史令一职是世袭制。掌管太史令这个家族以太史为氏,历来太史令皆从太史一族中出。

    古代姓氏分开,姓代表源头,氏代表分支。

    姓是不变的,氏是可变的。

    有以封地为氏,如被封商地的商鞅。

    也有以官职为氏,太史达便是属于此类。

    “拜见陛下。”

    太史达见礼始皇帝。

    始皇帝“嗯”了一声,眼神瞥了一眼茶壶。

    最近的宦官立刻上前,为始皇帝沏上茶汤。后方一位宫女趋步上前,手上端着不知道从哪里哪来的瓜果点心,轻缓优雅地摆放在始皇帝身前。

    嬴成蟜嘴角抽搐,看着无良兄长吃着他研发出的点心,滋溜滋溜地喝着茶汤,一副端着板凳磕着瓜子吃瓜看戏的模样。想把桌案给一把掀了。

    “太史令随意。”

    始皇帝往嘴里丢了一颗大枣,腮帮子略鼓,一边咀嚼一边道。

    “唯。”

    太史达应声,席地正坐。

    推开自己身前桌案上的瓜果点心,清理出一片区域,放上竹简。

    打开竹简,执毛笔。

    “长安君这个冬日走了多少家百姓?”

    太史达诚心发问。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望着那张桌案上新增的竹简,嬴成蟜把桌案掀翻的欲望越发高涨。

    “陛下,总是这样。”太史达无奈一叹,道:“长安君不是避开达,就是不回答达,请陛下要长安君配合达编史。”

    “此言有理。”

    始皇帝深以为然,发表赞同言论,然后看着脸色铁青的弟弟,笑眯眯道:

    “太史令所问皆以实答,便是朕也不能例外,配合太史令录完史你就可以回去了。”

    嬴成蟜望望章台宫门口,郎中令章邯又不知所踪了。但只要他想要出门,章邯一准会站在门前。

    虽然始皇帝表现的很是随性,实际上应该也是随性。但嬴成蟜知晓,今日不配合录史,他是走不脱了。

    录史是一件天大的事。

    华夏就是因为有文字记述的历史,所以知生于何处,知上古先贤,知错误经验,知姓氏传承。

    “五家。”

    嬴成蟜沉声道。

    太史达没有记述,转过头,那张天生凶神恶煞的脸面无表情。

    “骗谁呢?你当达蠢啊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嬴成蟜尽量控制面部表情真诚些。

    “事实就是如此。”

    太史达完全没有动笔的架势,板着一张脸劝说道:

    “达不信,请长安君照实说。今日你我所言皆要记在史书上供后人观瞻,长安君欺骗达不打紧,欺骗后世万万人很打紧。”

    嬴成蟜无奈。

    “你记这个做甚?你写的历史是不是太过详尽了一些?你要是实在不知道写什么,就把我那些侄子,侄女姓名都记下。免得后世只知道扶苏,高,将闾,胡亥这几个名,拍电视剧编还得自己想。”

    太史达立刻转首,指着嬴成蟜,对着笑得特别欢喜的始皇帝道:

    “陛下你看,长安君还是不配合。”

    “咳咳~”

    始皇帝轻咳两声,单手伸出虚压两下,示意太史令放平心态,一切有他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