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[巡行?长安君是要监国了?怪不得陛下今日如此造势。] 朝臣们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相对的双眼中都满是问号,他们被这一消息打了一个措手不及。 右丞相王绾看了看李斯,观李斯一脸终于来了的表情,面色复杂。 他侍奉嬴政从政公子成为王,再到始皇帝,他也从一介舍人成为大秦右丞相。 原本那个自赵归来,做什么都会找他相商的少年郎,又一次在做重大决定时没有和他相商。 在嬴政为政期间从丞相做到老丞相的王绾,记不得嬴政上一次主动召他入宫,是什么时候了。 老丞相望了一眼身旁缓缓坐下,忤逆了始皇帝却安然无恙的老朋友冯去疾。这位原本有些看不上的御史大夫,如今却和高高在上的陛下一样,有些看不懂了。 好似所有人都在变,只有他在原地踏步…… 刚刚坐下的冯去疾稳定不了片刻,在王绾注视下霍然站起,昂声垂首道: “此举大善!尧、舜、禹、汤皆有巡视天下之举,圣威远扬。其后蛮夷臣服,政通贤明,此上应天命下合传统,陛下圣明!” 在远古的尧、舜、禹时代,就出现了自上而下的巡察,形成了后来巡视制度的雏形。 尧命舜摄行天子之政,舜即开始巡视东南西北四方,确立了“五岁一巡狩”的制度。 《尚书·舜典》记载了舜巡视四方的情况——岁二月,东巡守,至于岱宗,柴。 此后,夏、商、周三代均循此制,但巡狩的时间各不相同。 西周时设立监察御史,但只是天子左右负责拟文记事、保管典籍的官吏。当时设有称为“方伯”的官吏,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。 至春秋战国时期,巡视仍以国君为主,国君有“巡县之制”,国君、相国、郡守都可以巡视地方,监察御史也开始行使监察职能。 齐相管仲认为:监察御史对于君主统治具有主动性——一曰长目,二曰飞耳,三曰树明。 “陛下之威势早应传播万里,四海遗民无不渴求陛下降临,陛下不顾劳累,奔波劳碌,心系百姓,古之圣王不及多也!” 第一位赞成者是冯去疾,博士周青臣生怕连第二位都赶不上,和人比赛似的窜起来大声说道。 手舞足蹈,声情并茂。 其后,赞成者如过江之鲫源源不断,朝堂一片陛下圣明之声。 始皇帝先前说的是“要诸君知晓”,没有说“要诸君商讨”。这是通知而不是询问,只需要遵守而不需要有其他意见。 在不知晓为何冯去疾反对始皇帝决定,而安然无恙的时,聪明人都不会效仿——姚贾的上卿之位刚刚罢免不久。 “待至三月,朕巡行起处,咸阳一应事宜……” 始皇帝试探地看向嬴成蟜,嬴成蟜回以跃跃欲试的眼神。 方才他想蒙骜封侯,所以捏着鼻子站出来没有拒绝。 监国他可不想,只要嬴政敢说,他就当场说不干。 “不论大小,皆由皇后一言而决。” 始皇帝移开视线,他才不跟竖子较劲,幼稚得很! 群臣面面相觑,很是意外。 秦国没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,秦国传统就是谁行谁上,女性也可。芈八子、华阳太后、赵太后都是如此。 群臣的意外只是监国人不是嬴成蟜。 始皇帝今日亲自造了这么大的声势,却是雷声大雨点小。 虽然意外,但皇后监国也是常理,反对者寥寥。群臣再拜,言说“必听皇后调遣”,“以事陛下之态度事皇后”,“此举大善”。 两件大事都办完,功德圆满,始皇帝欣然地听了一会彩虹屁,拍拍手掌,笑道: “诸事已毕,退……” “陛下!” “朝”字还没有喊出来,最前排站起来一个老人,打断了始皇帝言语。 “臣王绾,请辞。” 老丞相低着头,恭敬地道。 嬴成蟜诧异望去,李斯诧异望去,冯去疾诧异望去,一众朝臣尽皆诧异望去。 始皇帝刚抬起来的屁股又坐了回去,脸上喜色慢慢收敛回去。 “为何。” “老臣年事已高,请陛下看在老臣兢兢业业十年不敢懈怠之处,准老臣归田。” 始皇帝看了王绾半晌,高台下那个低着脑袋满头白发的身影,站在人群中却显得很是孤独,有些凄凉。 “可。” 始皇帝轻声道。 “谢陛下。” 王绾如释重负,露出今日第一个微笑。 “冯去疾。” 始皇帝揉着眉心。 “臣在!” 冯去疾第三次站起,沉声回应。 “你可愿为右丞。” 冯去疾一愣,众臣皆是一愣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