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三十五章 风云急变-《天下》
第(2/3)页
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,李怀仙的八万大军中,至少有三万是精锐的幽州铁骑,骑兵速度极快,一旦在上党战役打响前赶到潞州,那么李嗣业的形势就危险了。
李庆安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,他这才明白了安禄山真正的策略,原来安禄山攻打太原是虚,他真正的目的是对付李嗣业的安西军,如果郭子仪分兵去支援李嗣业,那太原的兵力必然空虚,正好被安庆绪的军队趁虚而击,太原又危险了。
这其实不是李嗣业轻敌,而是他李庆安轻敌了,小看了安禄山的部署,李庆安负手在房内慢慢踱步,他忽然走到沙盘前,仔细研究了一下地形,沉声道:“立刻传我的命令,命李嗣业放弃潞州,撤到晋州乌岭山以西,严守府城关,卫伯军和席元庆也同时撤回,命田乾真部放弃上党县,所有的军队全部撤到晋州集结。”
他沉吟了片刻,紧接着又下了第二道命令:“命雷万春和辛云京率部走飞狐道进入定州,断安庆绪的粮道。”
他微微叹了口气,又对众人道:“这次是我们小看了安禄山,安禄山进攻河东虚虚实实,若太原难攻,他们就转而对付安西军,若郭子义出兵,他们又会转而攻打太原,令我们处于被动,说到底还是我们在河东兵力不足的缘故,如果我们能再增兵十万,就能扭转被动局面,所以我决定再火速向河东增兵十万。”
颜真卿沉思了片刻,道:“关中有十五万大军,可以走蒲津渡支援河东,从前玄宗帝去北都时,都是从蒲津渡黄河,在那里一夜间便可建立浮桥,数万御林军渡河极快,我们不妨先命王思礼搭建浮桥,等大军赶去,正好渡河。”
李庆安道:“搭建浮桥是个好主意,但关中十五万军队最好不动,这次江南之战降卒极多,又在江南募兵六万,可令江南军北上协守河南,而令李光弼率七万军渡河支援河东,我再率三万精锐骑兵走蒲津渡口赶去河东,只要李嗣业能及时退回晋州,时间上应该来得及。”
颜真卿和长孙全绪对视一眼,异口同声道:“殿下怎能亲去河东?”
颜真卿连忙劝道:“殿下刚从江南回来没多久,又赶去河东,实在劳累,我想李嗣业也是名将,他应该能独挡一面,打赢河东战役,殿下只须远程调度便可。”
李庆安摇了摇苦笑道:“实不瞒颜尚书,家家户户都有本难念的经,安西军也不例外,安西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山头太多,各个大将之间都互不服气,李嗣业指挥不动李光弼的军队,李光弼也调动不了李嗣业的军队,他们必然是各自为阵,我在长安调度毕竟太远,也难以协调,所以只有我去坐镇河东,才能协调各军,再说还有郭子仪,他也只可能给我面子,你们不要劝了,这次河东战役非同小可,直接关系到河东的得失,我必须亲赴河东。”
颜真卿还想再劝,南霁云却道:“颜尚书不要再劝了,我也觉得大将军亲赴河东是最好的方案,李嗣业为人骄傲,就怕他不肯接受李光弼支援,而读力和燕军作战,那样会使安西军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,如果李嗣业在河东战败,毁了安西军声誉是小,更严重是会扭转整个战局,如果南唐再呼应,我们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,这场战役非同小可,关系到整个大局,我反对李嗣业来做主将,就基于这个考虑。”
南霁云的分析非常透彻,颜真卿也觉得有理,便不再多劝了,问道:“那不知大将军何时出发?”
李庆安当机立断道:“时间紧迫,我现在就出发,还望颜尚书协调王思礼,在蒲津渡速架设浮桥。”
颜真卿点点头,“我会立刻发鸽信给王思礼,祝殿下一路顺风,早传捷报!”
第(2/3)页